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成果

国重室钟志远教授团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向治疗方向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04-21来源: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点击:149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软骨损伤和骨流失。目前RA的病因尚不明确,没有根治的方法,需要终身服药。临床上现有的疗法多采用非甾体药物、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物(DMARDs)和生物制剂联用,但他们受限于长期用药系统毒性大、用药量大、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而基于纳米载体的递送系统能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减少毒副作用,因此也被应用于RA的治疗研究以克服抗RA药物的局限性。近年研究发现,抗原递呈细胞(APCs)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在R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亟待研发能特异性靶向RA炎症部位的纳米递送系统,以实现RA的高效靶向治疗。

基于此,国重室钟志远教授和材化部孟凤华教授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甘露糖表面修饰的高效装载羟氯喹的聚合物囊泡(MP-HCQ),用于HCQ的靶向递送和控制释放,以实现对RA模型小鼠的高效安全治疗。相关研究成果以“Macrophage-Targeted Hydroxychloroquine Nanotherapeutic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rapy”为题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8824-8837.)发表。

研究结果表明,MP-HCQ制备简单、表面Man密度可调、尺寸小而均匀(~46 nm)、稳定性高、还原响应性强。MP-HCQ尺寸小易于在炎症部位富集,在巨噬细胞中有靶向性的摄取,加之其还原响应性的药物释放,可增加炎症部位的有效药物浓度,增强抗炎效果,减少毒副作用。MP-HCQ可抑制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的成熟,将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M1M复极化为抑炎的M2型(M2M),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分泌显著下降、抑炎细胞因子分泌上升,还能抑制活性氧物质(ROS)的产生,表现出优异的抗炎效果。抗RA小鼠的体内实验显示,MP-HCQRA关节处快速富集,能减少小鼠血清及关节滑液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能增加关节处的M1M复极化为M2M,减少活化的DCCD11c+CD80+CD86+)和T细胞(CD3+CD4+CD3+CD8+)的含量。MP-HCQ的系统给药显著消除了患病关节的肿胀,减少了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了破骨细胞的数量,保护了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显示了优异的抗炎、调节免疫微环境的效果。因此,这种生物可降解的纳米药物为RA的安全高效治疗提供了一种途径。

苏州大学硕士生方航航为论文第一作者,国重室钟志远教授和材化部孟凤华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23429